很多人都以為會外文就等於會翻譯,會筆譯就等於會口譯,其實不然。

所以常常會出現明知自己只擅長筆譯,卻被趕鴨子上架抓去口譯的事情,或者是公司花了錢請筆譯經驗很豐富的譯者,結果臨陣卻派不上用場的事情。

不過事實上,很多人就算是本科系學生,沒實際經歷過時也會有這層誤會。

誤以為筆譯跟口譯是一樣的。

所以這篇除了要幫助大家更清楚兩者差異外,也希望業者在徵譯者(主要是徵口譯)時能夠先釐清自己需要的是哪種譯者。

 

筆譯與口譯雖然都是翻譯,但是主要使用到的人體部位不同。

筆譯的輸入端是眼睛,輸出端是手部。

口譯的輸入端是耳朵,輸出端是嘴巴。

就像運動一樣,想訓練腹肌就會著重於腹部鍛鍊,想提升跑步速度的人應該不會把重心放在伏地挺身吧?

 

以我自己為例。

我已經有五年以上都主攻筆譯。

所以當我看到日文的瞬間,不管裡面的單字有沒有見過,大部分的情況下腦中都會立刻生成雛型,針對其中不懂的單字、文法加以求證後,通常與我想到的八九不離十,因此可以立即透過手部快速key出我的初稿。

由於已經非常熟悉這些步驟了,整個流程其實都在幾秒鐘之內完成。

所以有時親朋好友看到我工作時,會忍不住問我:「妳現在是在打字還是翻譯?怎麼這麼快?」

(當然,別忘了我說這個速度是「初稿」,不要以為這樣就可以交了嘿......)

 

但是口譯工作我就完全不行了。

剛從學校畢業時我有接過幾件口譯工作,但是很明顯的,隨著我離開學校這個日文聽說環境愈久,我的口譯能力就愈差。

很明顯的,我的日文聽力與口說能力都變遲鈍了,光是去日本旅遊的初期,聽到日文都還覺得有點霧煞煞的。

另外一個很大的原因是,剛畢業時接的都是「不講究專業性、能說能聽就好」,薪資當然都低廉。

如果希望拿到的口譯薪資價值等於我筆譯時能夠拿到的價值,那麼就必須大幅提升我的「商務用語(尊敬語、謙讓語)」以及「現場專業性(專有名詞、實務用語)」。

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,這些用語不是接到案子之後卯起來查資料然後背熟就可以了,而是需要對該領域有紮實的了解(還有客戶的配合。因為有些客戶打死不提供相關資料,這時再有經驗的口譯師,都有很大的機率在現場出錯),才能夠在事前做好精準的功課。

不然現場可沒時間等你遇到單字後,上網查完再翻譯出來。

 

相反的,筆譯遇到不懂的單字、句子時,只要趕得上交稿日,要花一整天去查、專程跑去問專家等都沒問題。

 

此外,筆譯通常會接到許多不同領域的文件、書籍,這時候很講究的是「廣泛的知識」與「進入新知識的速度」。

平常必須多加涉獵各種起眼的、不起眼的知識,然後在看到原文時,判斷出「這個領域的原文會用到哪方面的知識」、「用詞偏向哪個領域」、「要往哪個方向查詢」等。

 

所以對我來說,筆譯的專業知識重視「廣度」,口譯的專業知識則重視「精度」。

 

最後,口譯對我來說最最最最困難的一個障礙,就是「記憶力」與「專注力」。

不瞞各位,我其實是個多聽兩句話就會恍神的人,如果遇到非要講一串話才要停下來讓口譯反應的客戶時,我可能會看著筆記本上寫滿的關鍵字,卻仍覺得不太確定剛才客戶說的內容......

而且對我來說,我可以連續好幾個小時坐在電腦前一直翻譯,但是要我坐在現場仔細傾聽雙方講的每一句話時,大概十分鐘我就覺得受不了了。

所以,決定自己要當口譯還是筆譯之前,除了思考前述的狀況之外,各位不妨摸著良心自問:「我以前唸書時,有沒有聽課聽著不知不覺睡著的經歷。」

有過這樣的經驗,而且次數還不少次時,個人誠懇建議你千萬不要去當口譯。

 

因為,我就是那種常常聽到下課鐘聲時才赫然驚覺自己睡著的學生(遠目

 

 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vak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